“可食用”果冻口红、“食品级”儿童防晒霜、“纯天然”食品成分面膜……近年来,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所谓的“食品级”化妆品,商家宣称此类化妆品原料都是“无添加”“纯天然”“纯植物”及安全、无副作用等,不仅有化妆品功能,还可以直接食用,因此受到了许多注重健康的女性特别是家长们的青睐。那么“食品级”化妆品是否更安全?“纯天然”化妆品真的可以“吃”吗?
“纯天然”化妆品真的可以“吃”吗?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一些标榜产品“无毒无害”“纯天然”可给幼儿和孕妇使用的口红,其配料表显示的成分并不天然。还有一些声称添加了“食品成分”的儿童防晒霜等进口产品,除了外包装上写有“食品成分80%”的大字外,整个包装上没有一个中国字。有专家称,化妆品不应宣传食用用途,所谓的“食品级”化妆品,不过是商家进行营销的噱头,普通的化妆品贴上“可食用”标签后,大都是为了抬高价格、增加销量,因此,‘食品级’化妆品这个说法并不成立。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《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》第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,“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‘食品级’‘可食用’等词语或者食品有关图案”。今年5月,国家药监局也在其官网发文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:
1.不存在“食品级”化妆品
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,依据不同的法规规定,适用不同的产品标准、原料要求、生产条件等,根本不存在所谓的“食品级”化妆品。根据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,化妆品标签禁止标注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”。化妆品的标签宣称“食品级”“可食用”等,违反了化妆品标签管理的法规规定,应予禁止。
2.化妆品的安全性跟“可食用”没关系
评价一个化妆品是否安全,需要评估它的原料安全性,同时还需要评估它的产品配方、生产工艺、使用方式、贮存条件等。化妆品的安全性与它是否“可食用”没关系。一些商家即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“食品”的原料来生产化妆品,也并不代表生产出来的化妆品是安全的。对于未收录在《化妆品已使用原料目录》中的“食品”原料,若想作为原料添加至化妆品里,还需对其皮肤刺激性、皮肤致敏性、光毒性、光敏性等进行毒理学评估,经全面评估认为安全的,并经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注册或者备案后,方可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。此外,根据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,一些可食用或者在食品中广泛存在的物质被收录为化妆品禁用原料,禁止添加在化妆品中,比如魔芋、维生素K1等。
3.误食化妆品存在安全风险
根据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,化妆品是以“涂擦、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”,施用于皮肤、毛发、指甲、口唇等人体表面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。因此,化妆品不是为食用而设计的产品。在化妆品的日常使用中,如偶尔少量从口唇部摄入化妆品,例如口红、唇膏被舔食入口,也不必过于担心,因为这种摄入量较小,仍在安全容许的范围内。但如果儿童把化妆品误当作食品,主动大量摄入,则可能导致健康风险,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总之,“食品级”化妆品就是个伪概念,属于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,将其作为商品的广告宣传语,属于典型的虚假广告,是违法行为。女性朋友们在寻求健康、安全消费品质的同时,也应该不断地学习,丰富、积累各种法律法规,注意提高自身的科学理解能力、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,防止被虚假广告忽悠。
2022.7.26(来源:中国妇女报)